查看原文
其他

【心经讲记】正确理解“空”

多宝讲寺 2019-02-09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智敏上师讲授



“空”,有很多种理解。我们凡夫,就是一般世间人,他干了一辈子,结果弄了个身败名裂,或者是辛苦了一辈子,弄了个家破人亡,经常说“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这种世间上达不到目的的“空”跟我们般若的“空”差得很远,不可以道里计;有的人说“事情过了,就像做梦一样;以前小孩子是怎么样、怎么样,老了都是一场空,现在那些人都不在了”等等,这也是世间人的理解,那是很肤浅的。这个我们说,“空”的气味有没有?有一点点,总算对这个世间的执著放下一点了,但不是般若的“空”。


“看破红尘”这句话,我经常听到那些(到寺院来的)游客说起,他们以为出家人都是“看破红尘”的。当然,我们出家人是要看破红尘,说是这么说,实际上做到的话,还是难得不得了。他们以为出家了,马上烦恼断完了,看破红尘了。我们说“看破红尘”是般若照见五蕴皆空的境界一般的人当然还早得很,但是我们的目的是趣向这一条,是对的。当下能做到的,不要说才来的学生,真正的老修行还要仔仔细细地把住关,勤勤恳恳地才能免掉这些放逸的事情,如果你一放逸,烦恼心还是会生出来。我们尽量向“看破红尘”的道路上走是对的,并不是当下就看破红尘了。


这里我们再补充一下,为什么要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根据古代的《法藏疏》,法藏三藏是华严宗的,他讲了几点:


讲空,有的人是执著的,他认为,五蕴里边,就是我们讲的“他空”。二乘只破人执,不破法执,他说五蕴里面没有补特伽罗这个东西,这叫空。空的是人,五蕴没有空掉。他认为五蕴跟空性是不同的,是两个东西。现在我们说,五蕴的自性本来是空的,所以要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¹空跟色两个是离不开的。


还有一种二乘人,他认为,色身还在的时候,这个色身还有,什么时候空掉?等到他无余涅槃了,三界不来了,这个色壳子就没有了,受、想、行、识也没有了,他认为这个时候才叫空,要把色灭掉或者把这个缘起法灭掉才能达到空性,等于说一根木头烧掉了就空掉了,这又错了。色当下就是空,不要灭掉的,空当下也就是色,所以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²


这是去掉佛教内部的一些执著,执著空的样子还很多,这不过是有代表性的两种执著。


另外还有一种执著,认为空是有个东西的,这个东西叫空,执著这么一个叫“空”的东西,这又是一种执著。³本来要把对缘起的“有”的执著放下,结果他又执了个空。那个放了,这边又拿起个东西来,而这个空更糟糕,顽愚不冥的,因果也没有的,把空性误解了,认为“一切法无修无证,烦恼就是菩提,生死就是涅槃”,这种情况也有。有些学佛的人看到经上这些话,就认为只要了解空性,当下就是解脱,还有什么菩提、烦恼、修持?都不要了,五戒也不受了,素也不吃了,看戏什么都来了。为什么?“烦恼就是菩提嘛!你说我看戏、起烦恼?这就是菩提!你自己执著,你一执著,它就是烦恼;你不执著、放下了就是菩提了。”他还以为比我们高一等。学佛的人里这样的也有不少。为了去掉这些执著,我们就要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空,不要看成是两个不相干的,色当下是离不开空的,空当下是离不开色的;再进一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当体即是空,空当体即是色,不但不离,而且不是两个东西。受、想、行、识,同样如此。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凡夫执有,所以跟他说“色即是空”,这个缘起的有就是空性,不要执著认为有实实在在的有自性的色,当体就是空!而二乘执空、执涅槃,他害怕生死,认为生死是有,流转生死是苦的,那么到涅槃里去住,他把涅槃、生死拆成两边,所以跟他说“空即是色”。生死就是涅槃,涅槃就是生死,烦恼就是菩提,不要害怕去度众生,当下还是空的。这样,既破凡夫的执有,又破二乘的执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是第一层,下边还要仔细分析。


“五蕴皆空”是总的一句话,为什么空?其原因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样观察之后,最后得到什么结果?就是证入实相——“是诸法空相”,真正的、最高的般若的实相就现出来了。就是我们下功夫观察“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一段观察好了,再进一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样的功夫再下下去,诸法实相就可以证到。在诸法实相里面,那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这个东西就可以证到了。这是观空的效果。


这里我们分几段来讲。因为讲般若,讲的人很吃力,要怎样表达、用什么话来表达才能使你们能够领会这个意思,这是很费脑筋的。如果直截了当照文字念下去,人家不一定能理解。《金刚经》说:“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这句话好像很好懂,但到底什么意思呢?很难理解。


另外一个原因,般若我们虽然讲过了,但按正规讲,先要通俱舍,再要通经部,再要通瑜伽,最后才能通空性的中观。我们现在是越级,有的人刚进佛门,有的虽然进了佛门,但是毕竟没有那么严格地学过教理,那么我们这样子跳上去抓空性,难抓。好比在水里抓皮球,你抓到这里滑到那里去了,抓不住。那只好是能够接受多少算多少。我也是尽我的力量,能够使你们理解多少算多少,而本人本身理解得也不多,再经过文字的隔碍,以及大家水平的不一致,这样子凑下来,可能大家理解、领会的东西很少,但是很少也好,种子种下去了,将来会结果的。


——节选自智敏上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注解:

 ¹《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唐 法藏述):“彼疑云:我小乘有余位中见蕴无人,亦云法空,与此何别?今释云:汝宗蕴中无人名蕴空,非蕴自空,是则蕴异于空。今明诸蕴自性本空,而不同彼,故云色不异空等。”


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唐 法藏述):“又疑云:我小乘中入无余位身智俱尽,亦空无色等,与此何别?释云:汝宗即色非空灭色方空,今则不尔,色即是空非色灭空,故不同彼。以二乘疑不出此二,故就释之。”


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唐 法藏述):“依宝性论云:空乱意菩萨有三种疑,一疑空异色,取色外空,今明色不异空,以断彼疑;二疑空灭色,取断灭空,今明色即是空,非色灭空,以断彼疑;三疑空是物,取空为有,今明空即色,不可以空取空,以断彼疑。三疑既尽,真空自显也。”



____

______

________


心经讲记|点击回顾☟


《心经》是三藏之心要

了生死必须具备般若智慧

三藏十二部全部以般若贯穿

佛是应机说法

往生西方要看透世间苦

“空”不等于“无”

般若甚深 难信难解

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

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正见

往生西方净土的要点

般若是什么?

如何达到开悟?

有一本书,学了以后人会变聪明

一历耳根 永为道种

破执证真

文殊菩萨为什么拿宝剑?

诸法因缘生 缘谢法还灭

舍利弗出家的因缘

遍通一切法的因果法则

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

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一性?

三法印之诸行无常

三法印之诸法无我

三法印之涅槃寂静

一法印可以贯彻三法印

三法印的统一——以无我为核心

缘起和性空是互相依存的

无我的深入

三法印即一法印

开启三藏宝库的钥匙

能达到涅槃境界的三解脱门

三解脱门是大乘

智不住生死 悲不住涅槃

什么是三轮体空

般若教兴 具十因缘

“波罗蜜多”是什么意思?

《心经》的“心”是什么意思?

佛经的“经”是什么意思?

释经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五度如盲 般若如导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

《心经》的译本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照见五蕴皆空

什么是“五蕴”

心所法之大地法

心所法之大善地法

心所法之大烦恼地法、大不善地法

心所法之小烦恼地法

心所法之不定地法

行蕴之不相应行法

如何照见五蕴皆空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更多智敏上师讲记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上虞多宝讲寺简介】

点击查看详情☝


地址: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百官街道百岭路688号


客堂电话:

0575—82117728   15372550700      


官方网站:

http://www.duobaojiangsi.com


多宝藏网站:

https://dbzang.taobao.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